Aug.25.2013,旅行第八天,颱風過後,打回原形,
這下子,終於親身體驗,澎湖居然這麼熱,熱到快烤焦了啦!
不過,所有風景,真的就像明信片般的鮮明,美呆了。
上面這一群是利用兩個晚上寫好的明信片,寄回家也寄給親愛的大家,
南環這一天,我們早餐後先去把它們寄出,再出發玩耍去。
南環第一站:風櫃聽濤(風櫃洞)
(從觀景臺上俯瞰)
*從馬公市區走縣道204接201到風櫃,由嵵裡回202縣道經過青灣後,車行不到五分鐘,就進入澎南區最後的一個漁村風櫃尾。風櫃地名由來乃係風櫃溫王殿前一片玄武岩因潮汐作用形成一天然石穴,每逢起東南風加上漲潮時,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且由石縫中噴出數尺水柱及蔚為奇觀之浪花。其地形及轟隆之聲音與古時生火之風櫃(鼓)作用相同而為地名之由來。
*風櫃位在風櫃半島的尾端,屬馬公市風櫃里,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漁村,因風櫃濤聲、水柱噴潮、海水抽吸聲等三大奇觀而聞名。
下圖照片中我家老公和女兒腳踩的那塊石頭下,與前方另外兩塊石頭之間所形成的縫隙,就是會噴出水柱奇觀的風櫃洞。
可惜,我們來玩的這天,天氣太好,風平浪靜,風櫃洞不噴水啦!
我們請教了當地人,他們說,冬天、颱風天比較容易見著水柱噴潮的奇景;
這讓我們不禁想起前幾日颱風天,是不是該來此守洞待水呢,哈哈!
話說回來,雖無緣看到噴潮奇景,但艷陽天最棒的優點就是,可以拍出美美的照片啦!
無論是用手機、用相機,真的怎麼拍都漂亮!
謝謝一雙寶貝丫頭幫我和老公拍情侶照喔!(軒軒拍的)
(小靈兒拍的)
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但終究敵不過烤焦日頭的威力,拍完這張,就躲回車上吹冷氣了。
距風櫃不到5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南環第二站:蛇頭山。
日正當中,我們一定是瘋了才會這個時間來此!
這麼熱還能笑得這麼燦爛實屬難得啊!(苦中作樂)
*蛇頭山遊憩區位於風櫃里北側後山處,在進入風櫃社區前看見紅色的營頭小房後,沿著右側小路一直行走,看見一個陡坡向上行駛後即可抵達。本區在早期沒有任何的建設,後來經由澎管處規劃後,為馬公市新增一處景點。早期這裡是文石的產區,在禁採之後,漸漸消失原有的功能;蛇頭山盡頭上曾是荷蘭城堡的遺址,另外,還有日軍松島慰靈碑以及法軍萬人塚紀念碑。全區的視野極佳,向北可以觀望馬公港以及測天島,向西可以觀望四角嶼以及西嶼等。
日軍松島戰艦沉船紀念碑
*1908年松島戰艦載運著日本海軍官兵等四百餘人,到南洋巡防,回程時,在「蛇頭山」海域駐防時,卻發生意外,艦上火藥庫突然爆炸,導致艦上官兵約有二百餘人罹難,松島戰艦最後也沈船於海底。
荷蘭城遺址
*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荷蘭艦隊司令雷爾生率軍突襲馬公灣後,在「蛇頭山」興建台灣第一座紅毛城,作為西進中國的重要據點。1624年明熹宗天啟四年,福建巡撫率軍,由白沙鄉鎮海村登陸,築城圍困荷蘭軍隊,經過八個月激戰,終於把荷蘭人給逐出澎湖,荷蘭艦隊於是轉而佔據台南安平。
法軍千人塚紀念碑
*1884年,清光緒十年,中、法戰爭釁起。次年法海軍攻佔台灣淡水失利後,轉而入侵澎湖,順利佔據馬公。中、法議和時,清廷以越南交換法軍撤離澎湖。此時法國海軍因水土不服,染病身亡不在少數,連法國將軍「孤拔」也不能倖免,最終病死他鄉。經中、法兩國交涉後,將身亡於澎湖馬公的法國官兵埋葬在「蛇頭山」東側海岸。
蛇頭山一隅(快熱昏了)
雖然快烤成人乾了,不過我們還是很努力的把蛇頭山徹底逛完一圈喔!
原本還想拜訪南環的井垵曬魚場,因為太熱沒人想下車而放棄;
此時此刻,寶貝們嚷嚷著不想午餐只想吃冰吃冰啦!
然後,我們真的就不吃飯直接買了玉冠嫩仙草回住宿處了,
吃冰、看電視、午睡(真的不想再出去烤了),夏日炎炎正好眠啊!
一路睡到傍晚,氣溫稍降,我們才又外出活動,我們的南環還沒結束呢!
(文章中以*號註明部份的文字介紹節錄自沿著菊島旅行網站、走讀台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