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22.2013,旅行第五天,潭美颱風繼續影響中,而且是風雨最大的一天,
因此,這天我準備安排的重點行程是孩子們期待已久的參觀澎湖水族館。(聰明吧!?)
不過呢,造訪澎湖水族館之前,得先去市區港口附近辦正事:取黑寶的回程船票。
搭乘台華輪到澎湖,乘客可以於出發地高雄直接買來回票,
但汽車只能買單程票,回程時須在馬公當地購買往高雄的單程票。
搞定船票之後,步出港務大樓,發現『警察文物館』就在旁邊,
心想,反正雨這麼大,就先進去逛逛躲雨吧!
到哪兒都不忘蓋紀念章的兩姊妹。
*警察文物館原址為創建於西元1900年之日據時期馬公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因年老失修曾一度舉報為拆建之官署建築,所幸在文化局的奔走下得以轉型為一處結合旅遊觀光與文化保存的殿堂。
*日治時期的建築就是充滿巴洛克風與和式風格的混合,仔細比對一下,有沒有發現這棟建築和馬公老郵局有幾分相似之處呢!文物館展出200件頗具歷史價值的警察文物,從舊式警察制服、各式警察配件、手搖式警用電話、舊式總機、手搖式防空警報器、打字機、手動式印刷機、手持式輻射探測器、日警配刀、手銬、戶籍資料,幾乎彷彿走進了警政沿革的時光隧道一般。
(可惜雨勢真的太大,沒好好欣賞警察文物館的外觀,不過內部陳設我們有認真參觀喔!)
參觀完後,原想直接殺到水族館,但時間已近十一點,想說乾脆在馬公市區午餐後再去。
不過不到十一點午餐有點兒太早,因此臨時決定先去位在附近的『篤行十村』逛逛;
篤行十村內最有名的就是『張雨生故事館』、『潘安邦故居』了!
永遠的偶像:張雨生,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記憶,國中時,好愛他的歌啊!
老公和我頗有感觸所以想細細參觀,屬於新世代的一雙丫頭完全無感,只忙著找記念章蓋。
*張雨生於1966年出生在澎湖馬公市篤行十村眷村,父親是退伍軍人,母親為泰雅族原住民,他曾在澎湖念小學,9歲時舉家遷台,進入歌壇後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等歌曲成名,並跨足唱片製作與舞台劇,1997年31歲時因車禍在台北去世。
*館內文字影響包羅雨生當時在澎湖眷村的兒時生活點滴、離開澎湖後想念澎湖的心情、參加歌唱比賽獲得的各項殊榮、以及在電影、舞台劇等場域精彩演出回顧,並透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讓雨生的聲音重回故居空間!
緬懷完張雨生,走兩步路,我們來到『潘安邦故居』。
*篤行十村造就了兩位歌壇名人,一位是已故歌手張雨生,另一位則是民歌時期唱紅外婆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澎湖縣政府斥資百萬元整修歌手潘安邦小時候的故居,更與澎湖當地藝術不結盟團體合作將之規劃為藝術創作展覽區、展示創作藝品與潘安邦的故居,如今藝術與日式眷舍風貌相映,頗具特色。
*外婆的澎湖灣其實歌詞中所寫的澎湖灣位在金龍頭海岸,是禁止進入的海軍飛彈快艇基地,潘安邦外婆位在馬公市中央里的老屋也被拆除,縣府於是將潘安邦位在篤行十村的故居重新整理成庭園景觀,並設置潘安邦外婆塑像,設計成潘安邦與外婆嬉戲的意象,走近時還可會播放外婆的澎湖灣歌曲。
我對『外婆的澎湖灣』有著深刻而喜愛的印象,在篤行十村走了一圈後,
我突然好想念從前的民歌時代,那時的民歌,旋律動人、歌詞雋永,
寓意深遠卻又讓人能朗朗上口,真的好懷念好懷念好懷念啊!(是我老了嗎?呵!)
(文章中以*號註明部份的文字介紹節錄自沿著菊島旅行網站)